為茶友朗讀
我朗讀
你收聽
同學習
增見聞
是傳承
茶葉
文舞
音像
采摘嫩度
顧渚紫筍? 紫色的筍狀芽
茶葉采摘嫩度等級
蓮心
一芽二葉初展? ? ? ? ? ? 一芽一葉初展
一槍二旗? ? ? ? ? ? ? ? ? 一槍一旗
大觀茶論
《大觀茶論》是宋代皇帝趙佶關(guān)于茶的專論,成書于大觀元年(1107)。全書共二十篇,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(chǎn)地、采制、烹試、品質(zhì)、斗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。其中“點茶”一篇,見解精辟,論述深刻。從一個側(cè)面反映了北宋以來我國茶業(yè)的發(fā)達程度和制茶技術(shù)的發(fā)展狀況,也為我們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。
就內(nèi)容而言,即使在今天,《大觀茶論》都可以說是有關(guān)茶的知識的入門之作。通過《大觀茶論》,人們能迅速了解和掌握有關(guān)茶的知識。
它提出了“陰陽相濟,則茶之滋長得其宜”的觀點。他指出茶的產(chǎn)地是“崖必陽,圃必陰”。這與陸羽的見解基本相同。對于產(chǎn)地對茶葉生長的影響及要采取的措施,他提出“石之性寒,其葉抑以瘠,其味疏以薄”,“必資陽和以發(fā)之”;“土之性敷,其葉疏以暴,其味強以肆”,“必資陰蔭以節(jié)之”。
關(guān)于天時對茶葉優(yōu)劣的影響,它提出了“焙人得茶天為慶”的觀點。他說:“茶工作于驚蟄,尤以得天時為急”。如果“輕寒,英華漸長,條達而不迫,茶工從容致力”,則其“色味兩全”。如果“時旸郁燠,芽甲奮暴,促工暴力,隨槁晷刻所迫,有蒸而未及壓,壓而未及研,研而未及制,茶黃留漬”,則其“色味所失已半” 。
對制茶過程,它提出了“潔凈宜熱良”的要求?!皽煅课?,濯器惟凈,蒸壓惟其宜,研膏惟熱,焙火惟良”,否則,會出現(xiàn)“飲而有少砂……滌濯之不精”的情況。造茶要考慮“日晷之短長,均工力之眾寡,會采擇之多少”,必須在“一日造成”,如果過宿,“則害色味”。
通過以上3例,可以發(fā)現(xiàn)《大觀茶論》充分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,立足于當時代的發(fā)展水平,全面介紹了茶的有關(guān)知識。內(nèi)容精深,論述簡明,且具有極強的歷史穿透力,對今天茶的發(fā)展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。
? ? ? ?《大觀茶論》的最大特點,是它把深刻的哲理、生活的情趣,寓于對茶的極其簡明扼要的論述中。
在論述“蒸芽壓黃之得失”時,它說“蒸太生則芽滑,故色清而味烈;過熟則芽爛,故茶色赤而不膠。壓久則氣竭味漓,不及則色暗味澀。蒸芽欲及熟而香,壓黃欲膏盡亟止。如此,則制造之功十已得七八矣”。蒸芽壓黃,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火候,過與不及都不行。而做到恰到好處,既需要技術(shù),更需要智慧。這需要在長期的生產(chǎn)生活實踐中積累。
在采茶上,他基本采納前人的見解,但更為簡明,并在生動形象的描述中無形地提高人們的鑒茶能力。采茶的時間是“黎明,見日則止”。具體要求則“用爪斷芽,不以指揉”,主要是“慮氣汗熏漬,茶不鮮潔”。對于茶的品次,“凡牙如雀舌谷粒(雀舌谷粒,指茶芽剛剛萌生隨即采摘,精制成茶后形似雀舌谷粒細小嫩香。后世“雀舌”成一種優(yōu)質(zhì)茶名)者為斗品,一槍一旗(一槍一旗,即一芽一葉,芽未展尖細如槍,葉已展有如旗幟)為揀芽,一槍二旗為次之,余斯為下。茶始芽萌,則有白合(百合,指兩葉抱生的茶芽,即鱗片),既擷則有烏蒂(烏蒂,指茶芽的蒂頭),白合不去害茶味,烏蒂不去害茶色” 。
“點茶”部分是《大觀茶論》的精華,見解精辟,論述深刻,從一個側(cè)面反映了北宋以來中國茶業(yè)的發(fā)達程度和制茶技術(shù)的發(fā)展狀況,也為我們認識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。點茶講究力道的大小,力道和工具運用的和諧。它對手指、腕力的描述尤為精彩,整個過程點茶的樂趣、生活的情趣躍然而出。
北苑貢茶錄
熊蕃(1106-1156):字茂叔,建陽人。工詩,自題其室曰“獨善”,故學者號“獨善先生”。生平厭科舉,一生不仕,在建安擔任茶官時,潛心研究貢茶的采制及其沿革,茶品色、香、味的品評等,著有《宣和北苑貢茶錄》。后其子熊克又繪制附圖三十八幅于書后,是為研究北苑貢茶的珍貴資料。?
《宣和北苑貢茶錄》對建茶的花色、上貢沿革、上供品類、茶品等都作了詳盡的記述,并附載圖形和大小分寸,可以考見當時各種貢茶的形制。舊注和汪氏按語薈萃群書,尤其便于考證。
? ? ? 《宣和北苑貢茶錄》1121—25年撰, 1158年熊克增補 。建安東三十里,有鳳凰山、山麓稱北苑,廣二十里。宋太平興國初,遣使就北苑造團茶。到宣和時,北苑貢茶極盛。叔茂親見當時情況, 遂寫此書。蕃子克, 于紹興戊寅(1158年)攝事北苑,因為他的父親所作貢茶錄中,只列各種貢茶的名稱,沒有形制,乃繪圖附入,共有38圖,此外又把他父親所作御苑采茶歌十首,也附在篇末。克字子復。孝宗時官至起居郎,兼直學士院,出知臺州。博聞強記,喜歡著述,尤其熟悉宋朝典故。著有《中興小記》四十卷,事跡見《宋史》文苑傳。在《書錄解題》、《宋史》、《通考》中都有記載、宋尤袤《遂初堂書目》作《宣和貢茶經(jīng)》。四庫全書著錄。全書正文約一千七八百字,圖三十八。舊注約千字。繼壕按語有二千數(shù)百字?!缎捅痹坟暡桎洝繁皇杖搿队罉反蟮洹泛汀端膸烊珪?。
夢溪筆談
《夢溪筆談》,北宋科學家、政治家沈括(1031—1095)撰,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、工藝技術(shù)及社會歷史現(xiàn)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。據(jù)現(xiàn)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,《夢溪筆談》一共分30卷,其中《筆談》26卷,《補筆談》3卷,《續(xù)筆談》1卷。全書有十七目,凡609條。內(nèi)容涉及天文、數(shù)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,其價值非凡。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,總結(jié)了中國古代,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。社會歷史方面,對北宋統(tǒng)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,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、典制禮儀的演變、舊賦役制度的弊害,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。
《夢溪筆談》書中記載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內(nèi)容,茶文化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?!豆僬弧贰豆僬贰吨囌`》《雜志一》《雜志二》和《辯證》中都有豐富的茶文化內(nèi)容。對于茶葉的稅收,沈括進行了細致地統(tǒng)計,對茶稅進行了精確地計算,并對茶稅收入劃分為茶凈利、茶租和交引錢進行了分類統(tǒng)計,給后人以重要的參考。在計算時他采用取數(shù)量居中的那一年或那個數(shù)字的統(tǒng)計方法,這樣就讓我們看到北宋時期的總體茶稅情況。這也體現(xiàn)了他的科學思維。最后,他又對六榷貨務(wù)和十三山場每年買茶的數(shù)量與茶租,取數(shù)量居中的進行統(tǒng)計,其中十三山場中太湖場與石橋場的買茶數(shù)量與茶租較多。?
一之源——?鮮葉品質(zhì)的鑒別方法1.6-1
朗 讀:莊彤
錄音剪輯:涓子
圖文編輯:莊彤
圖片資源: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
欄目策劃:草木人·莊